English

关注文明

2000-05-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与欧洲文明在北美移民社会中的自然发展不同,欧洲文化最初向亚洲的传播是西欧列强通过传教、经商、以至明火执仗的掠夺、征伐和占领的结果,其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扩张,更是与分割占领这两大洲的野蛮行径分不开。然而为什么这些被欺凌被压迫的国家会不约而同地向以欧美文明为实质的西方文明学习呢?

文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国家的社会理念、法律规范、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会有怎样的变革?在苏联解体东欧分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种族冲突、民族争端或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往往凭借强权依据它们自己的价值判断充当法官或警察。这就不能不使人们进一步关注这样一类问题:西方价值判断的基础是什么?其价值标准为什么常常是双重的?来自于不同文明的人群或国家是否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他们之间的交往规则?调整的趋势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故而收到以文明为主题的《欧洲文明扩张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赠书时感到分外惊喜。

陈乐民和周弘的专著线条分明、逻辑一致,所有的论述都以他们对文明的定义及注解为基础。两位作者把文明这一总概念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功能性文明”。物质文明自不必多解释,精神文明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果实,例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思想等等。作者借用康德的区分来说,文明是外在的,文化是内在的;文明是看得见的,或者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文化是精神深处的。又用钱穆先生的理解来看,文明是物质的,容易传导的;文化是精神的,不太容易传导的,例如,电影器材谁都可以用,影片制作的构思、艺术加工等等内在的东西就不容易传播了。如此看来,内在的“文化”更接近于精神文明的概念,而外在的文明则与物质文明的概念相近。功能性的文明在书中被作者用来专指属于上层建筑层面的运行体制、机制等等带有手段性质的文明。

由此,作者从一般概念转向特殊研究对象,把那些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文明,归纳为4类内容:即以求真善美的希腊思想为源头的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重视社会效能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凝合人生、人性、人格至善本性的基督教精神,以及探索宇宙、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科学实践。不过,作者在对欧洲文明扩张史的论述中,并没有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平铺直叙地展示包含着这4类内容的横截面,而是沿着5-19世纪的纵向时间坐标,凸现每一阶段最具特色的文明进展,例如,介绍欧洲文明起源时,专论希腊的哲学思想,集中回溯罗马法的诞生;观察中世纪的停滞状态时,展示其中涌动着的制度变迁和思想进步,描绘封建制的衰落与君主制的兴起,发掘基督教教会镇压下的基督教哲学和蕴含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市民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其它的文明萌芽。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通过对古罗马的征服战争、日耳曼的民族迁移、法兰克王国的兴起与分裂以及斯拉夫人的流动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对东欧、中欧和西欧文明的形成和异同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在此基础上,作者用西欧内部多样化的文明解释其民族主义的根源,又用这多样文明的相同起点论证欧洲主义的历史渊源,并由此而阐明西欧诸国既保持民族国家又倾向于欧洲整合的趋势。

与欧洲人回顾自己的历史不同,以中国人的眼光看欧洲,必然关切欧洲文明与其它文明的关系。作者以简要的笔触,勾勒出欧洲移民如何把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带到了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以抵达北美的移民为例,点明他们初来乍到所遭遇的严酷环境何以会使美国文化既保留欧洲文化背景又更加注重实用。尤为独具慧眼的观察,在于作者通过对英国与北美殖民地政治关系的刻画,顺理成章地廓清这些移民怎样从仿效英国的法律和宪法到培育出地方自治结构,直至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总统联邦制的合众国这一历史线条。在将目光转向19世纪的时候,又用美国迭出的科技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突飞猛进等因素,阐释美国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反影响,以及20世纪初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对欧洲“第一把交椅”地位的取代,从而概括出本世纪欧洲在世界地位的边缘化和在本大洲范围内的一体化的特征。

与欧洲文明在北美移民社会中的自然发展不同,欧洲文化最初向亚洲的传播是西欧列强通过传教、经商、以至明火执仗的掠夺、征伐和占领的结果,其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扩张,更是与分割占领这两大洲的野蛮行径分不开。然而为什么这些被欺凌被压迫的国家会不约而同地向以欧美文明为实质的西方文明学习呢?作者借助于广阔的世界史知识和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欧洲文明如何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以此为背景,在全书末尾以独立的一章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讨论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这其中,最吸引我的结论,是认为中国文明自13世纪始的停顿,归根结底在于缺少科学和民主。对此,作者借用中国近现代数位思想家的分析强调,这两大传统既是欧洲文明中的精粹内核,也是“五四”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追求国家富强而予以热情礼赞的精神财富,同时还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亟需发展的文明因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